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清廷出台了一项新的税收政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它的含义是指只征收固定人头税,然后把收税的重点集中到田税上。

之所以出台这样的一条政策,是因为,一方面康熙想向天下人证明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另一方面也是要以此来安抚天下的汉人百姓,以及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可这真的是仁政吗?为何到了近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反而不采取此“仁政”?因为此策实际上是社会的大倒退,把人口与土地严格的绑定起来,使得官府竭力把尽可能多的人口转为耕田人口,极力压制无土之人,如工人、商人等的生存空间。这与同时代欧洲圈地运动迫使农民放弃土地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做法。这项政策也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社会的一大根源。

发展医药卫生,鼓励生产发明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制度才是根本。国家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策和制度,那么淑云做的再多也只能是一时的光鲜,而不能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远的强盛下去。这也是淑云冒险提起这个话题的初衷。

自从淑云说完,康熙一直坐在那里默默沉思着。显然淑云的话对他是有所触动的。淑云见状就悄悄起身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康熙一个人,以便他能够安静的思考。

淑云知道,康熙是有他的顾虑的。作为皇帝。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前途和命运。这偌大的一个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都必须要慎之又慎。

淑云从不怀疑康熙的能力和他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决心。可是康熙有他的局限性。就冲他能出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税收政策,他就不是一个懂经济的人。再说他站得也太高了,一个永远都高高在上的人,无论他多想,他都不可能切实体会到底层民众的真正意愿。

其实说到懂经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又有谁真的懂呢。都是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腐儒,让他们做一篇八股文章,他们可能提笔就来,并且能写得花团锦簇。可是要论起钱财。多半都会道貌岸然说一声“铜臭”吧。

皇帝不懂,大臣们也不懂,这一下就杯具了。能出现这种让社会倒退的政策,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是仁政也就不奇怪了。

“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是财政先破产然后才亡国的。”这句话像一记闷锤击在了康熙的心上,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荡,怎么样也挥之不去。他想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重生在顺治末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幸福的小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幸福的小鱼并收藏重生在顺治末年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