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上层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况来看,在帝位的承继大事上,实则一共有四种选择。

到进入新年时,朝廷内部,呼声最高的,有三种,安南王刘文涣,荆王刘文济,以及在二王抵京之前由尚书令王旦提出的,从众皇侄中择一禀赋出众之子,立为皇储,进登大宝,续大行皇帝之皇纲正统,当然,必须是太宗余裔。

前两者自不必说,但第三条,自提出来之后,便拥有极大的市场,不管是勋贵还是官僚,不管是什么出身,什么职位,什么集团,对此似乎能找到认同并支持的那部分人。

当然,这个建议,同样有值得疑虑的地方。首先,此议背后的慕容太后以及慕容氏家族,让各大派系都心存忌惮,实在是这位太后,既能折腾,又折腾不出什么好事来,过去的八年,有大量案例佐证这一点。

不得不说,虽然是王旦提出“过继之议”,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渗透着浓浓的慕容皇太后的意志,并且,在过继之后,紧跟着或许就是“临朝称制”抑或“垂帘听政”了。

在这件事上,或许杨皇后更有发言权,毕竟,她是正宫皇后,母仪天下,杨氏家族比之慕容家族,影响力、实力都不弱,并且名声要好得太多。只不过,不管是杨皇后,还是背后的杨氏家族,在这方面,似乎都没有什么想法。

身为尚书令,大汉帝国实际的首相,王旦在这等重大且敏感的事务上,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与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慕容太后结盟,其立场出发,掰开来看,实则也不复杂。

太宗皇统,也是他矢志不渝、坚定维护的,但他不只是太宗旧臣,同样也是刘文澎的东宫老臣,并且被他推上首相之位。不管大行皇帝生前有多不得人心,又干了多少荒怠之事,他对王旦的恩遇都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太宗之下,王旦还必须维护大行皇帝。而从皇侄之中,过继一子,继承刘文澎一脉香火,便是一个具备很高可行性的办法。并且,不管是选刘文涣还是刘文济之子,对两者而言,也是一种安抚。

当然,这种想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即便抛开慕容太后的干政不谈,再立一个少年天子(刘文涣、刘文济之子,年纪大的也就十来岁。),这件事有些诱惑力,但对于那些真心为家国大计考虑的有识之士而言,又很值得商榷了,大行皇帝的教训,在当下,实在太深刻了。

因此,三种选择,各有其短,各有非议。

至于第四种意见,则来自吴王刘晖(刘文澎继位后,晋位吴王),平康八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